人民日報刊文: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根本遵循
    2025-04-18 09:00:00  來源:人民日報  
    1

    鄉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也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在前不久出版發行的《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以下簡稱《文選》)中,不少著作都對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深刻論述。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中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產業化,盤活農村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使更多農村居民勤勞致富”。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學習《文選》中關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論述,科學準確把握鄉村全面振興的內涵、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才能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科學把握鄉村全面振興的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標志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在不斷深化。

      從實踐角度看,自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糧食產量不斷邁上新臺階,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守住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重點任務有序推進,鄉村振興取得了階段性顯著成效,廣大農村面貌煥然一新。這充分表明,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開局良好。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農業基礎總體上仍然薄弱,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還有短板,這些都制約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黨的二十大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重要部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從政策角度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后,我國“三農”工作的重心已經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來。同時,黨中央在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要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2021年至2023年連續三個中央一號文件都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一主線展開。2024年是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進入過渡期的第四個年頭,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路線圖”,開始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線。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部署。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既反映了我國“三農”工作重心的轉移,也體現了鄉村振興內涵的拓展,前者強調的是全面推進,后者更加注重全面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指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必然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原則之一是堅持鄉村全面振興。鄉村全面振興具有豐富的內涵,可以從不同的視角進行理解和分析。從領域來看,鄉村全面振興涉及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這就要求統籌規劃,協同推進各個領域建設,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從路徑來看,鄉村全面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這“五個振興”既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任務,也是其實現路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就是要統籌部署、協同推進“五個振興”,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從過程來看,鄉村全面振興涉及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全過程,其中鄉村產業發展是核心,能夠帶動全面提升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水平,實現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從強國建設來看,鄉村全面振興的過程也就是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的過程。從空間視角來看,鄉村全面振興是各地區的共同任務,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要把“三農”工作重心轉移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上來,因地制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守牢鄉村全面振興的兩條底線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兩條底線。這兩條底線,實際上也是鄉村振興的“固底板”任務。

      雙管齊下守牢國家糧食安全底線。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指出:“在糧食安全問題上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近年來,我國全面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從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抓,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糧食總產量連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4年又邁上1.4萬億斤的新臺階,守住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戰略底線。同時也要看到,當前,糧食收購價格低迷,生產成本持續攀升,種糧農民增收難度加大。面對新的形勢,必須統籌好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要繼續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良種培育推廣、農機裝備、農產品、農資流通網絡、農民技能培訓等以及糧食主產區和產糧大縣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價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的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縱向、橫向相結合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盡快建立中央統籌下的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讓農民種糧收益有合理保障,讓主產區抓糧有積極性。同時,要加快推進糧食生產方式轉變,推動糧食產業深度融合、全鏈條升級和布局優化,切實把糧食產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讓廣大農民更多分享糧食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統籌推進幫扶政策體系轉換,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中指出:“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對易返貧致貧人口要加強監測、及早干預,對脫貧縣要扶上馬送一程,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和新的致貧。”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把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結合起來,統籌建立農村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和低收入人口、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推動幫扶政策體系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轉換。具體來看,既要確保在過渡期內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完善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又要面向過渡期之后,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對于低收入人口,主要是針對其有無勞動能力、生活來源等情況,實現差別化常態化幫扶。對那些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采取產業就業等開發式幫扶措施,實行發展型社會援助;對那些缺乏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著重完善社會救助政策,實行保障型社會救助。對于欠發達地區,主要是針對其欠發達程度和不同類型,建立分層分類幫扶制度,實現差別化幫扶政策。

      提升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水平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我國鄉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與城市相比,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仍處于明顯滯后狀態。在鄉村產業發展方面,規模小、布局散、主體弱、鏈條短、同質化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在鄉村建設方面,基礎設施不足、基本公共服務滯后、資源閑置較多、文化保護不力等問題尚未根本解決;在鄉村治理方面,還存在治理體系不健全、治理能力不強、農民參與不足、人才隊伍薄弱、基層負擔較重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任務。完成好這個重要任務,才能盡快補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農業農村短板。

      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當前,鄉村產業發展出現了多樣化、融合化、集群化、生態化、數字化的趨勢。順應鄉村產業發展趨勢,充分挖掘農業多維功能和鄉村多元價值,明確鄉村功能定位和發展導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有利于推動鄉村產業深度融合和優化升級,加快構建各具特色、具有競爭力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鄉村產業發展要符合鄉村功能定位,注重增強產業韌勁和抗風險能力,不斷優化產業布局,進一步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以產業振興激發鄉村活力,帶動農民就業增收。

      提升鄉村建設水平。經過新農村建設和鄉村建設行動,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實現了“從無到有”,正在向“從有到優”轉變,當前鄉村建設已進入提檔升級的新階段。下一步,既要從各地實際和農民需求出發,優先抓好農民急需的短板弱項,如公路進村入戶、污水治理、學前教育、看病便利、養老服務、房屋安全等,推進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補短板;又要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目標,推動農村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公共服務等全面提檔升級。

      提升鄉村治理水平。鄉村治理水平是鄉村治理體系、治理能力、治理績效、公眾參與等方面的綜合呈現,其衡量的重要標準是治理有效。要瞄準鄉村治理現代化目標,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激發鄉村治理內生動力,著力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強鄉村文化和文明鄉風建設,加快鄉村治理數字化轉型,不斷提高鄉村治理效能,走中國特色的鄉村善治之路。要鼓勵各地進行大膽創新,探索多元化的鄉村治理模式。

      科學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早在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在《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要完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做到“八個堅持”(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深化改革創新,堅持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抓好“三個統籌”(統籌不同區域,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同時,立足長遠目標,通過法治化、規范化、常規化的制度安排,建立完善能夠長期正常運行并有效發揮作用的機制體系。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健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為此,需要借鑒推廣脫貧攻堅和各地鄉村振興實踐中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尤其是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推進機制,健全多元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機制、健全農村公共基礎設施運行管護機制、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等,同時要健全脫貧攻堅國家投入形成資產的長效管理機制、健全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等。現階段,要把握階段特征、突出地區特色、分類有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把握階段特征。我國區域發展差異較大,既有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較發達地區,也有一些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欠發達地區,各地區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呈現出明顯的階梯式特征。從省域層面看,各地區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大體可分為三個梯隊;從市域縣域層面看,這種發展水平差異更大。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過程中,必須正視這種發展階段差異性,既要鼓勵東部發達地區、中西部具備條件的大中城市郊區鄉村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又要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確保這些地區到2035年能夠同步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各地區在推進中要尊重客觀規律,把握其階段特征,合理確定各階段的振興目標和重點任務,處理好最終目標與階段性目標的關系,防止超越發展階段、不切實際的冒進。

      突出地區特色。各地區因區情農情不同,無論是鄉村產業發展還是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都需要積極探索切合自身實際、具有地區特色的鄉村振興路子,切不可不顧自身條件、簡單照搬其他地區的做法。目前,全國各地已經形成了一批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優秀案例,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了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創建工作,各地也相繼開展了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活動。總體上看,這些優秀案例中的鄉村,大都注重把地區特色融入鄉村振興實踐中,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方式和做法。這種特色是展現鄉村振興活力的關鍵所在。

      分類有序推進。我國鄉村地域遼闊,村莊類型豐富多樣,可分為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四種類型。要進一步細化村莊分類,對不同類型村莊實行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發展導向,科學確定其發展目標,實行差異化的推進策略。應該看到,我國的城鎮化進程尚未完成,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將成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力量。在城鎮化大趨勢下,城鄉人口和村莊發展格局將處于變化之中。要適應城鄉人口變化趨勢,優化村莊布局,按常住人口配置公共資源,促進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優化,謹防鄉村建設中的投資浪費。同時,要兼顧效率和公平目標,既要允許先行、創建示范,又要加大對經濟薄弱村的支持和幫扶力度,把先行示范與加大幫扶結合起來,促進村莊共同繁榮發展。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8日 13 版)

    責編:孟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露脸| 在线观看黄日本高清视频| 九色综合九色综合色鬼| 正在播放julia女教师|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里番库全彩本子彩色h可知子|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97精品免费视频| 夫妇交换性3中文字幕| 中国一级毛片视频免费看| 日本乱码视频a|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欧美变态另类刺激|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狼群影院www| 免费无码黄网站在线看|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ts人妖视频|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在线观看| 人与禽交zozo|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 又大又硬一进一出做视频| 车上做好紧我太爽了再快点| 国产大片b站免费观看推荐 | 成人超污免费网站在线看| 久久久久久久99视频| 日本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久噜噜噜久久| 日韩福利视频一区| 五月天亚洲色图| 最好看的免费观看视频| 二女一男女3p完整版在线观看| 杨幂下面好紧好湿好爽|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欧美fxxx性|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果冻传媒91制片厂211|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看|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